甫田
诗经·国风·齐风〔先秦〕
无田甫田,维莠骄骄。无思远人,劳心忉忉。
无田甫田,维莠桀桀。无思远人,劳心怛怛。
婉兮娈兮。总角丱兮。未几见兮,突而弁兮!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大田宽广不可耕,野草高高长势旺。切莫挂念远方人,惆怅不安心惶惶。
大田宽广不可耕,野草深深长势强。切莫挂念远方人,惆怅不安心怏怏。
漂亮孩子逗人怜,扎着小小羊角辫。才只几天没见面,忽戴冠帽已成年。
注释
无田(tián )甫田:不要耕种大田。田,耕种。甫田(tián),大田。
莠(yǒu):杂草;狗尾草。骄骄:犹“乔乔”,高大貌。
忉忉(dāo):心有所失的样子,一说忧劳貌。
桀桀:借作“揭揭”,高大貌。
怛怛(dá ):悲伤。
婉、娈:毛传:“婉娈,少好貌。”
总角:古
鉴赏
对这首诗主旨的看法分岐很大,比较流行的旧说有:刺齐襄公(《毛序》:“大夫刺襄公也,无礼义而求大功,不修德而求诸侯,志大心劳,所以求者非其道也。”)、刺齐景公(丰坊《诗说》:“齐景公急于图霸,大夫讽之。”)、刺鲁庄公(何楷《诗经世本古义》:“庄公生而蒙非种之讥,及已即位,而有不能防闲其母之诮,且与其母更道入于齐国,……诗人代为之愧……”)、刺奇童无成(牟庭《诗切》:“诗人有所识童子美质者,已而离远不相见,常思念之,……及长而复见之,则庸人矣,故悔思之也。”)、戒厌小务大(朱熹《诗集传》:“田甫田而力不给,则草盛矣;思远人而人不至,则心劳矣。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;忽近而图远,将徒劳而无功也
创作背景
古今学者对《齐风·甫田》背景的看法分岐很大,比较流行的旧说有刺齐襄公、刺齐景公、刺鲁庄公、刺奇童无成、戒厌小务大、戒学者及时进修;今人新说则有初耕种时的祷神歌、劝慰离人不须徒劳多思的诗、妇人思念征夫之词、少女恋慕少男的诗等等。各家之说都有其理由,但从诗篇的文本意义出发,这可能是写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姜亮夫 等·先秦诗鉴赏辞典·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
2、
王秀梅译注·诗经(上):国风·北京:中华书局,2015
3、
周振甫·诗经译注·北京:中华书局,2013
简析
《甫田》是一首四言诗。全诗三章,每章四句,头两章是写实,采用重章叠句形式直赋其事,女子面对如此荒芜的大田,忧心忡忡、感慨万千,又引出一腔怨气,强化怨妇的情感;第三章由实转虚,女子出现了幻觉,似乎觉得丈夫突然归来。全诗情思复杂,既有对丈夫早日平安归来的渴望,又是对孩子快快长大的期盼,充分表现了诗的含蓄美。
齐之好勇者
吕不韦〔先秦〕
齐之好勇者,一人居东郭,一人居西郭,卒然相遇于途,曰:“盍相饮乎?”饮数行,曰:“姑求肉乎?”一人曰:“子,肉也;我,肉也。尚胡求肉为?”于是具染已,因抽刀割己肉而啖,至死而止。勇若此,不若无勇。
春王正月
公羊高〔先秦〕
元年者何?君之始年也。春者何?岁之始也。王者孰谓?谓文王也。曷为先言“王”而后言“正月?”王正月也。何言乎王正月?大一统也。
公何以不言即位?成公意也。何成乎公之意?公将平国而反之桓。曷为反之桓?桓幼而贵,隐长而卑。其为尊卑也微,国人莫知。隐长又贤,诸大夫扳隐而立之。隐于是焉而辞立,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;且如桓立,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。故凡隐之立,为桓立也。隐长又贤,何以不宜立?立適以长不以贤,立子以贵不以长。桓何以贵?母贵也。母贵,则子何以贵?子以母贵,母以子贵。
无羊
诗经·小雅·鸿雁之什〔先秦〕
谁谓尔无羊?三百维群。谁谓尔无牛?九十其犉。尔羊来思,其角濈濈。尔牛来思,其耳湿湿。
或降于阿,或饮于池,或寝或讹。尔牧来思,何蓑何笠,或负其餱。三十维物,尔牲则具。
尔牧来思,以薪以蒸,以雌以雄。尔羊来思,矜矜兢兢,不骞不崩。麾之以肱,毕来既升。
牧人乃梦,众维鱼矣,旐维旟矣,大人占之;众维鱼矣,实维丰年;旐维旟矣,室家溱溱。